每天,浙江寧波慈溪市星光社區居民龔慢軍都會走上10分鐘,到街區十字路口處的志愿服務We站報到。“最近活動非常多,防疫、巡河環保、高齡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等等,忙不過來。”龔慢軍說,自從去年遇到志愿服務We站,自己便做起了志愿者,退休生活過得有聲有色。
家門口的“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”,“圈”出了龔慢軍的充實人生,也“圈”出了同心圓里5個小區近8000居民的美好新生活。
群眾在哪里,志愿服務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。寧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“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”,讓更多人在家門口、于細微處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。
拓展志愿服務陣地,拼出“15分鐘”生活藍圖
“我的志愿生涯,從走進流動獻血車的那一刻開始。之后有了線上平臺,參與的活動類型也越來越豐富。”不同于剛加入的龔慢軍,星光社區社工潘美琴已經做了20年志愿者,見證了寧波志愿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。2016年10月,寧波We志愿服務平臺上線,開通登記注冊、崗位服務、時間記錄等網絡功能,實現志愿服務崗位化、專業化、社會化的進一步升級。
然而,潘美琴在社區工作的過程中,也看到了一些志愿服務沒能觸達的角落。比如,很多老年人并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,但是他們對志愿服務的需求同樣很旺盛。有人不知道可以就近享受什么樣的志愿服務,還有人則找不到地方獻愛心。
“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讓志愿服務在老百姓慢行15分鐘的距離內隨叫隨到,最終達到人人志愿、隨手志愿,是寧波建設‘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’的初衷。”寧波市委宣傳部志愿服務工作處處長劉長生說,近年來,寧波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、社區和80%的行政村建立起志愿服務樞紐站和工作站,基本實現城鄉統籌的陣地網絡。
“樞紐站和工作站只是完成了線下陣地建設的第一步,這些點往往鋪設在戶內,具有隱蔽性。第二步則是針對人流集中的公共地帶,如各大景區、交通樞紐、商圈、街區等,建設具有開放性的志愿服務We站。”劉長生介紹,We站以“微團隊”依托“微陣地”,為市民提供志愿“微服務”、開展“微活動”,集便民利民服務、社會服務宣傳、志愿服務招募及體驗、城市文明倡導等功能于一體,是寧波在志愿服務陣地建設上的創新探索。
截至目前,寧波已建成90個志愿服務We站,覆蓋了各大景區、交通樞紐、商圈、街區等公共場所,服務215萬余人次。
擴大志愿者隊伍,壘起“15分鐘”每一塊磚
不久前,陽光公益服務社理事長、農民志愿者王乘紅靠著“愛心值”——累計志愿服務信用時長超4200小時,無償獻血累計1.6萬余毫升,成為寧海縣首批13位五星級志愿者之一。更令他自豪的是,被表彰的13名志愿者中,還有10名同樣來自陽光公益服務社。
3月初,《寧海縣志愿服務禮遇激勵辦法(試行)》發布并實施,注冊志愿者星級評定分為一到五星。其中,五星級志愿者需要在寧波We志愿服務平臺的服務累計信用時長達到1500小時以上。憑借星級證書,志愿者能在指定銀行享受相應的信用貸款額度、利率下浮等金融優待服務。
“如果說實體陣地為‘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’打下了地基,那么志愿者就是壘起這座大廈的每一塊磚。”劉長生表示,為了更好地培育、團結志愿者隊伍,寧波致力于建設志愿服務嘉許激勵制度,推出星級評定、榮譽授予、評先樹優、積分兌換等舉措。3月1日,新修訂的《寧波市志愿服務條例》正式施行,加大了優待激勵力度,鼓勵國家機關、人民團體、群眾團體、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為志愿者提供便利和優惠待遇。
根據寧波We志愿服務平臺統計的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年底,寧波市注冊志愿者2026915人,相當于每4.7個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;開展志愿服務活動9.3萬場,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538萬小時,也就是614年。“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,‘15分鐘志愿服務圈’逐漸成型,‘人人志愿、隨手志愿’將展現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。”劉長生說。
(本報記者 曾毅 本報通訊員 干杉杉)
(責任編輯 :葉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