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委會婦聯工作人員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做手指操,一邊唱一邊做。
本報記者 張小英
“夕陽西下,金色的陽光,灑在遼闊的大海上。海面上漂浮著一艘輪船……”在順義區雙豐街道魯能溪園社區38號樓地下一層的“兒童之家”,一位叫春春的“志愿媽媽”指著黑板上的一幅簡筆畫,為在座的幾位小朋友描繪大海。
這樣的兒童之家,順義區525個村莊、社區中,已在297個中設立了,覆蓋率達到了56.6%。這是專為兒童創設的閱讀、學習、娛樂空間,面向附近家庭免費開放,多數由政府出資建設,在社工、義工等力量的支持下保持良好運轉。
家門口的兒童樂園
魯能溪園社區兒童之家,是雙豐街道婦聯專為轄區兒童創設的一個公共活動空間,包括室內活動室、舞蹈室、市民學校和健康小屋。據社區居委會主任仇鵬遠介紹,社區共有2516戶,“兒童之家”服務覆蓋兒童285人,覆蓋家庭583戶。
“現在都是獨門獨戶,鄰居之間相互不認識,獨生家庭的孩子缺少一起玩耍的伙伴,”仇鵬遠說,“我們想在學校和家庭之外,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、娛樂、交朋友的公共空間。”
平日,“兒童之家”多是為附近居住的學齡前兒童,提供閱讀、游戲的空間;逢年過節,“兒童之家”也會組織兒童跳蚤市場、科普實驗、角色扮演、消防演練等活動,增進家長與兒童之間的交流。
這個“兒童之家”自2018年5月創辦以來,開展各類活動100余次,活動的兒童累計有900多人次。
志愿媽媽用心陪伴
由于“兒童之家”舉辦的所有活動都是公益性的,運營經費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。
“我們光場地建設、設備設施一次性投入50多萬元,”仇鵬遠告訴記者,“當時,街、居兩級提供了20萬資金,社會組織聯合會也有20萬資金,區婦聯支持購買了5個月課程。”
盡管如此,“兒童之家”的日常運營仍需要很多社會力量的支持,包括轄區的公、私立幼兒園老師、在職黨員等,其中有很多是熱心的“志愿媽媽”。
據統計,像春春老師這樣的“志愿媽媽”,“兒童之家”一共有九十多位。她們有的是全職太太,有的是公司白領,還有的是人民教師。
劉利穎是一名人民教師,去年6月份,在為社區做義工時,發現總有一群小孩在小區地下一層的活動室。一番打聽后,才知道這個地方叫“兒童之家”,并主動報名做一名“志愿媽媽”,給轄區的兒童講繪本故事。
“現在很多小孩缺乏父母的照顧,電子產品成了他們的‘保姆’,”劉利穎說,“小孩與同伴、父母的交流非常重要,‘兒童之家’能讓他們走出電子產品。我在這里給他們講故事,讓他們在欣賞繪本故事的同時,感受美,感受交流。”
擴展服務內涵
活動室的一角,有一個公共圖書館,書架上擺放著幾排兒童讀物。“我們會根據新華書店的推薦,購買適合三到十二歲兒童閱讀的書,”社區居委會鄧超說,“有時會在兒童之家的微信群里問問媽媽們,小孩喜歡什么書,我們就買什么。”
除了看書、做游戲,“兒童之家”還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。光明街道裕龍六區組織兒童寒暑假夏令營,由社區老黨員開展硬筆書法、健康知識、科技體驗等活動;北務鎮閆家渠村利用村里幼兒園教師,在工休時間為村里兒童組織講讀及手工活動……
順義區婦聯引進9家社會組織,以項目化運作引入社會工作專業手法和社會組織服務載體,為各鎮街下沉“思想品德、文化傳承、衛生與安全、體能鍛煉和科普知識”5個板塊30個項目,共計200場次“兒童之家”活動。各鎮街通過復制區級模式,購買活動千余場次,以專業活動提升“兒童之家”活動質量,以點帶面不斷提升“兒童之家”服務內涵。
(責任編輯 :支艷蓉)